4月26日-28日,副校长黄运平、教务处处长何畏应邀参加了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大学课程教材报告论坛”。本次论坛以“一流本科课程教材建设的创新与实践”为主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理事长杨祥等嘉宾出席,来自全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多名专家、学者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张大良致辞并对未来课程教材建设提出八点建议:1.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2.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推进高校课程教材建设;3.注重基于融合创新的课程教材数字化、一体化设计;4.大力营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教学生态;5.逐步提升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6.加快研发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课程、教材评价;7.重视教育大数据的应用与安全。8.全面提升教材出版质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理事长杨祥做了题为《高校课程教材的认识与实践》的报告,聚焦“中国慕课”,“新形态教材”,深入分析了新时代课程教材建设的新内涵,阐述了新时代如何打造新形态教材,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大学课程教材报告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主办,主要目的在于深入推动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应用及研究,切实提升课程教材质量,在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论坛是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18·春)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