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信息公告

转发:第三届“交通•未来”大学生科创作品大赛

发布时间:2020-10-06浏览量: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及实践能力,加强各高校学生之间科技文化交流,助推智能交通领域创新发展。兹定于20209月至12月举办第三届交通未来大学生科创作品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大赛主题

交通未来(Traffic • Future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秘书处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参赛说明

1. 参赛对象:

全国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20630日前注册在校,学术论文类仅限本科生参加)。

2. 参赛形式:

以团队或个人形式参赛,每个团队(每人)限报1件作品。每个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可跨学科跨校组队,以队长所在单位为参赛单位。

3. 报名方法:

各参赛团队、个人于20201115日前登录大赛官方网站https://jtwl.sjtu.edu.cn,点击导航栏“申报项目”,注册并上传参赛作品(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Safari浏览器)。

四.参赛作品类别(具体见附件2,或登录大赛官方网站)

1、未来交通设计(平面设计类及视频类作品)

2、未来智能交通(科技发明制作及学术论文)

3、未来交通能源(科技发明制作及学术论文)

4、未来交通治理(调查报告)

.比赛赛制

本届大赛设置东、西、南、北四个分赛区,由各承办单位组织本赛区的作品征集,各承办单位和全国组织委员会共同组织初赛评审,并按照一定比例推荐优秀作品进入决赛。决赛由全国组织委员会统一组织。

赛区设置如下:

赛区

承办单位

参赛省份

东区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广东、海南

西区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新疆、甘肃、宁夏、河南、内蒙古、山东、山西、安徽

南区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西藏、青海

北区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天津、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

.大赛日程安排

1.赛事通知发布

时间:20209

内容:大赛官网公布第三届交通未来大学生科创作品大赛通知。

2.大赛报名及作品提交

时间:20201115日截止

内容:各承办单位组织本赛区高校开展作品征集,完成作品的网上提交。

3.大赛初赛

时间:202011-12月(暂定)

内容:各承办单位和全国组织委员会共同组织初赛网络评审,并按照一定比例推荐优秀作品进入决赛,组委会确定决赛形式并发布通知,公布决赛具体时间和安排。

4.大赛决赛

时间:202012月(暂定)

内容: 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决赛,评出获奖作品并颁奖。最终比赛时间及组织方式将根据新冠疫情防控形势确定。

.奖项设置

决赛评奖按四大类分别进行评比,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组织及优秀指导教师奖等。

.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1.分赛区联系人:

上海交通大学校团委:刘博涛,021-54742323

西安交通大学校团委:孟  浩,029-82668265

西南交通大学校团委:郑  源,028-66367148

北京交通大学校团委:任一豪,010-51687097

2.大赛微信公众号及QQ群:

大赛QQ(794307064)

  说明: https://wx2.sinaimg.cn/large/c443d255gy1gj0dg1j3cej208c08ctau.jpg

大赛微信公众号

  说明: https://wx4.sinaimg.cn/large/c443d255gy1gj0dg1uw0mj208c08cwgg.jpg

本届大赛相关事宜可登陆网站https://jtwl.sjtu.edu.cn查询。如有疑问可致电组委会秘书处咨询,联系电话:021-54742323

以上未尽事宜,解释权及修改权归大赛组委会。

第三届交通未来大学生科创作品大赛全国组织委员会

202091

附件1.第三届交通未来大学生科创作品大赛全国组织委员会名单

 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理事长

副主任:

吴英策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事业发展部主任

王伟明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

沈火明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

许安国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

秘书长:

钱文韬      上海交通大学团委书记

       西安交通大学团委书记

罗妍妍      西南交通大学团委书记

秦思阳     北京交通大学团委书记

附件2.参赛作品类别及要求

本次大赛共设置四大类方向——未来交通设计、未来智能交通、未来交通能源和未来交通治理,作品形式及要求如下:

A.未来交通设计

1、作品形式:平面设计类或视频类作品。针对火车、汽车、轮船、飞机、航天器等交通工具外观、内饰以及站场、港口、桥梁等交通相关设施提出创新设计方案,或通过宣传海报、H5、动画(动漫)、微电影、短视频等形式,围绕交通未来主题进行创作。

2、作品要求:

1)平面设计类作品,A3大小以内,存储格式为JPG,分辨率不低于300dpi,横竖构图均可,并辅以文字说明设计思路和过程。

2)视频类作品,作品存储格式为MOVAVIMP4,分辨率不低于720×576 dpi4:3)或1024×576dpi16:9),动画(动漫)、短视频时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微电影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

B.未来智能交通

1、作品形式:科技发明制作及学术论文,论文需未公开发表,篇幅以5000字左右为宜,需提交论文和摘要两份文档。

2、作品要求:围绕智能化、绿色化、立体化、无缝化等未来交通发展方向,结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在交通工具、交通设施、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开发新技术、新方法。按要求填写作品申报书,并上传相关材料。

C.未来交通能源

1、作品形式:科技发明制作及学术论文,论文需未公开发表,篇幅以5000字左右为宜,需提交论文和摘要两份文档。

2、作品要求:围绕国家能源战略,瞄准未来交通发展方向,开发传统能源领域生产加工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发明、新产品;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新材料、新应用、新方法;能源产业与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按要求填写作品申报书,并上传相关材料。

D.未来交通治理

1、作品形式:调查报告,篇幅8000-10000字为宜。

2、作品要求:围绕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这一目标,针对未来的城市交通治理、城市群交通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交通领域法制建设、交通运输经济趋势等方向开展调研,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新方向、新思路。按要求填写作品申报书,并上传相关材料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纺织大学教务处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编:430200

办公地址:阳光校区 行政楼一楼

邮箱:jwc@w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