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信息公告

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12-06浏览量:

各普通本科高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44号)要求,在前期开展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基础上,决定组织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等三类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及数量

1.课程类型范围。申报课程范围为列入现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高校本科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等独立设置的本科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申报的课程类型为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三类:

①线下课程。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沉默状态,焕发课堂生机活力,较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

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课程。

③社会实践课程。主要指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社会实践类课程(但不含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习、实训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课程应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70%以上学时应深入基层完成,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2.高校范围及申报数量。全省普通本科高校均可申报。其中,各省属本科高校申报三类课程的总数原则上不超过本校年度开设课程总门数(以各校2019年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采集系统” 填报的数据为准,路径为“数据平台-分析与应用-全校整体情况-核心数据-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的3‰,原则上各校推荐的一流课程在三类课程类型中须不少于两类。我省各部委属高校将今年申报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直接报送我厅,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经我厅审核后直接列入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

二、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除符合教育部文件“推荐条件”要求的教学理念、课程教学团队、课程目标、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等7个方面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申报条件:

①学校高度重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积极开展五类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大讨论,在营造推动教师全员参与课程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形成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教学改革氛围,提升本科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加强本科课程建设等方面制定、出台并落实有关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管理评价和激励机制方面的配套政策、文件或举措。

②截至2019年12月,申报课程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每门课程根据开设实际情况,只能从“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中选择一类进行申报。申报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含课程负责人)须与教务系统中已完成的课程开设信息、学期等一致。

③申报课程负责人须为申报高校的正式聘用教师,原则上应为专任教师,负责人如为正式聘用的非专任教师,在申报材料中,该负责人所在具有管理权限的高校或单位应出具其未在本单位主持或参与申报此三类课程的证明材料;课程负责人应为本专业专家、名师或骨干教师 ,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博士学位青年骨干教师可不受此职称限制),具有2年及以上本科课程主讲经历。

④申报课程选用的主讲教材符合教育部和学校教材选用规定,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申报课程须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2.申报课程有以下任一情形的,不得申报:

①前期已经我厅审核确认、推荐参加2019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的课程的负责人及团队主要成员作为申报课程负责人或团队主要成员的。

②申报课程负责人及主要团队成员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问题、五年内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的。

③申报高校在政治审查时发现申报课程内容存在涉密、思想性、科学性问题,或有其他不适宜公开传播内容问题的。

3.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课程原则上优先推荐:

①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高水平课程。

②以慕课或SPOC方式应用已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优质资源开展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③获得过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并经完善改进、符合条件的申报课程。

④依托“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创客秀”、“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等系列活动实施开展的社会实践课程。

⑤“_”“_”专家、“_”、“杰青”等高层次人才作为负责人主要讲授的课程。

⑥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所属课程。

⑦依托湖北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上线课程开展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4.各申报高校作为课程建设的主体,要严格按照申报要求,规范遴选工作程序,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全面核查,确保合法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择优推荐、宁缺毋滥,确保课程质量。一旦发现有课程相关信息、数据造假等行为,省教育厅将立即终止该课程申报推荐资格。

三、申报推荐办法

1.纸质函报。为便于推荐至教育部参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表格基本沿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有关表格。申报材料包括:

①《湖北高校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汇总表》(盖校章,见附件1)纸质版1份,Excel电子版1份;部委属高校同时将报至国家认定的课程按此表格报送(备注栏注明申报国家级);

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见附件2)、有关支撑材料(包括学校层面制定出台的有关课程建设规划、评价激励配套政策、文件或举措,有关证明材料)等附件一并装订成册(A4幅面双面打印、平装)纸质版一式2份,完全一致的Word电子版1份。

③课程负责人的10分钟“说课”视频(具体要求见申报书)MP4格式电子档,文件命名格式为学校名-课程名-负责人姓名.mp4,每个课程视频电子档存储到一个U盘上分别报送。

各高校于12月16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至湖北大学综合实训中心大楼523办公室,电子版发至34887943@qq.com。逾期未报送的视为放弃申报。

2.网络申报。各省属申报高校自2019年12月20日起,使用原“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账号密码登录(需查询账号密码的请与我厅高教处联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网(网址:www.chinaooc.cn,以下简称“工作网”),以学校为单位统一进行网络申报。网络填报时,申报书中第八、十、十一项的内容由系统自动生成,无需填写或者修改;第七项附件材料清单中需要盖章或者签字的材料须彩色扫描为PDF格式上传;其他具体要求参见申报书要求。网络申报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25日。

3.审核推荐。教育部分配我省省属高校申报推荐三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总额为667门,2019年我省推荐至教育部的省属高校课程数量不超过133门。我厅将根据各高校申报的三类课程情况,组织评审、综合评议或审核,择优确定国家级推荐课程和300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候选项目,待教育部公布2019年五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后,再一并公布我省五类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名单(与国家级课程不重复公布)。

完成省级推荐后,我厅将通知推荐课程所在高校,各相关高校将获推荐的课程通过“工作网”平台打印具有防伪标识的申报书,并确认第八项课程负责人签字,第九项学校教指委或学术委员会负责人签字,第十项盖学校党委公章,第十一项主管校领导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以上均需填写签字或者盖章日期,和附件材料(说课视频无需纸质提交)一起,按照每门课程装订成册,一式两份(两份必须均为签字或盖章原件,复印或扫描版无效),于2020年1月8日前寄送至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联系人:李波,吴勃,电话:027-87328172,87328007,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8号,邮编:430071。湖北大学教务处联系人:李其锋;联系电话:027-88661453,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附件:

附件1-湖北高校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汇总表.docx

附件2-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docx


                           湖北省教育厅

                           2019年12月6日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纺织大学教务处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编:430200

办公地址:阳光校区 行政楼一楼

邮箱:jwc@wtu.edu.cn